图片 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_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发展战略 > >

西部开放中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来源::未知 | 作者: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 本文已影响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异,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应运用新思路、新办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经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也总是从经济开放部门与经济开放区域起步。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西部的开发、发展与大开放的关系将更为密切。而开放离不开贸易,对外贸易不仅是各国对外经济开发最古老的形式,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是对外经济开放中最重要、最大量的活动。在对外贸易中,培养、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及正确选择对外贸易战略,从而获得贸易利益是对外贸易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对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等九省和自治区)而言,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选择有利于发挥该优势(或潜在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渊源与现状

西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有着悠久的贸易传统。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我国古代的“经济特区”,发挥了对外(特别是对中亚地区)交流的窗口作用。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使得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泽和俊教授曾指出:“丝绸之路是古代罕见的国际贸易通道,是联结欧亚大陆的动脉、世界发展的主轴、现代文明的母胎,它为欧亚广大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汉代以来,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当时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诸国的贸易往来达到空前规模。至清朝,西北地区与中亚出现了颇具规模的自由贸易。只是到了近代,西部地区的沙漠化倾向以及其它一些因素,致使“丝绸之路”辉煌不再。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跃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强国。但是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一度低迷,一直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对外贸易依存度长期偏低,1996年,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9.4%,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5.55%,东部则高达48.49%;其贸易绝对额只有109.75亿美元,约为广东省的1/10,仅占全国贸易总额的3.78%。

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上,首先从进口来看,西部地区处于能源、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原材料供给较为充足,因而主要进口机电产品、钢材、化工材料、汽车及其配件、化肥、农药等物资生产资料,且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如美国、德国、意大利、香港等。其次,从出口来看,西部地区主要出口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近年来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步上升,出口商品结构已初步完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品为主的第一梯级转换。以较具代表性的甘肃为例,1998年该省出口初级产品比重占 11.5%,工业制成品占88.5%,其中,工矿产品占78.4%,农副加工品占12.6%,农副初级产品占9%。迄今为止西部地区出口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对香港、日本、美国、独联体、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就占西部地区出口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中亚和西亚地区在西部地区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加大。

二 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一)与东部相对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理论及实证分析

传统国际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和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国际贸易的根源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本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而形成国际贸易。比较利益学说指的是:不同国家生产的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差异,各国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双方获取最大利益;资源禀赋学说指的是: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即劳动、自然资源、资本等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因此,各国在生产使用本国最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并参与国际贸易时,可以获得最大利益。这些理论不仅是西方全部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它们同时也构成了大量经验验证的理论基础。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其原来具备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却日渐削弱,以致于在国际市场上逐渐丧失了其比较优势。那么,相对东部而言,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及劳动力成本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表1显示了1996年东西部地区及全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差异,表2则对他们在该年度的单位工资产值和单位产值工资额进行了比较。

    表1 1996年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

地区省份   国内生产  从业人口  从业人口人均  职工平均

总值(亿元) (万人) 年产值(元) 工资(元)

  西藏       64.53      115.67    5611     8930

  四川      4215       6464.9     6519.8    5010

  贵州      719.83     1783.20     4032     4758

  云南      1491.62     2186.2     6823     6231

  陕西      1175.38     1762.7     6668     4937

  甘肃      714.18     1521.46     4694     5882

  青海      183.57      247.20     7426      6513

  宁夏      193.62      245.36     7891    5635

  新疆      912.15      —      —     5098

  西部地区   8757.73     14326.69    6112.88    5888

  东部地区  37903.2     23906.41    15854.8  7229.9

  全国      67795      68850    9846.8  6210

  注:(1)本表根据1997年《中国经济年鉴》编制;(2)劳动力成本用(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来代替;(3)劳动生产率=从业人口人均产值=(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地区)从业人口


    表2 1996年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及全国单位工资产值和单位产值工资额

  地区/省份     单位工资产值(元)   单位产值工资(元)

  西部地区        1.03           0.96


  东部地区        2.19           0.45

  全国          1.59           0.63

  注:本表根据表1编制

由表1可知,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约38%,比东部地区要低61%,而劳动力成本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2%,比东部地区低 18.56%。更具体一点说,西部的工资产值偏低,在西部每获得1元的工资只需生产1.03元的产值,而在东部需2.19元的产值,全国平均需1.59元的产值;而同时西部的单位产值工资额偏高,在西部每1元的产值就可获得0.96元工资,而东部为0.45元,全国平均为0.63元。可见西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上虽然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此优势还不足以弥补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低的劣势。

(二)西部地区资本、资源的现实比较优势分析

1.资本。由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市场不完善,竞争不足,“瓶颈”约束严重等原因,所受到的投入约束往往特别紧,资本不足是这些地区的常见特征。对西部地区而言,一方面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战略,国家投资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使西部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1981年~1995年,东部沿海地区国有单位固定投资占全国比重由45.91%上升到54.27%,15年增加了8.36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由17.49%下降到14.27%;另一方面,在1985年~1995年整个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东部沿海地区占87.3%,西部地区只有4.2%。与此同时,在优惠政策和市场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中西部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通过银行存贷差、横向投资和股票投资等多种形式流向了沿海地区。

2.资源。在劳动力、资本、资源这几大生产要素中,资源应该说是西部地区目前唯一的丰裕要素和优势所在。(1)能源等矿产资源。西部地区地上虽然贫穷,地下却很富饶。据勘察,西部地区主要的矿产有天然气、煤炭、石油、镍、铜、铅等,其中煤炭保守储量达3009亿吨,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石油储量为5.1亿吨,占全国陆上总量的23%;天然气的储量为4354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总量的58%;全国近62%的镍、57%的铂储量集中在甘肃,97%的钾盐分布在青海。(2)农牧业等物产资源。西部地区由于具备诸多农林牧物产所要求的特殊的生态条件,如光照、温差、土质、水质等,从而使得其物产资源具有其它地区不可替代、不可比拟的天然垄断性。西部的瓜果、药材、皮毛等特产久负盛名,如能深度加工、开拓市场,极有可能成为西部地区的希望产业。(3)旅游资源。西部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与复杂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在人文资源方面,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有着众多的人类遗址、王朝故都、陵寝墓碑、宗教胜地、石窟城墙等,加之多民族聚居,民风民俗特色突出,由此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西部地区大川名湖、奇峰险山、高原盆地、雪峰冰川等自然景观构成了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基础。

以上对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分析是在与东部地区的比较中进行的。而东部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尽管这种优势正在削弱)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相对于东部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将使西部的这种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更为突出,但其低下的劳动生产率、严重的资本约束将极大地制约着其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挥。西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虽然较为明显,但是资本“瓶颈”、市场约束、技术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该优势在目前仅能成为一种潜在的优势,而难以演化为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综上所述,依据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分析,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存在着现实比较优势上的不足与缺陷。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正确的贸易战略便成为西部开发与开放中的重要课题。

三 西部开放中的贸易战略选择

诚然,比较利益论是一种静态理论,以上对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分析也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的。但是劳动、资源和要素禀赋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客观上的确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战略的基础性因素。因而上述对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静态分析并不是要拘泥于静态利益的获得,而是旨在通过对这一影响贸易战略的基础性因素的分析,为西部地区贸易战略的选择提供思路。

(一)西部地区贸易战略选择的原则和标准

各国和地区在选择贸易战略的时候都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这些原则或标准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性。笔者认为,西部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既有着自身经济发展的特别区情,又有着发展中大国的特殊国情,因此在选择贸易战略的时候应该遵循下列原则和标准:

1.有利于动态利益的获得和可持续性发展。西部地区多年来处于低度开发状态,若在开放中只强调单纯的贸易静态利益,忽视长期的动态利益,那么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其资源禀赋、劳动力的成本(尽管因劳动生产率的低水平而被削弱,但仍具备一定相对优势)方面的优势而获得一些贸易静态利益,在长期内却丧失了贸易促进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动态利益。同时,过度的、掠夺式的开采资源又会造成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因而西部地区贸易战略的选择应有利于获得动态利益,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取得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开发联动效应的开发性收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东西协调,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创建外向型区域经济网络。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很不合理,二元经济矛盾突出,而西部、东部地区既要支撑广阔的国内市场,又要共同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在选择贸易战略时要避免与东部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相冲突,也不能把东部的问题转移到西部,而应该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分工协作、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使东西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创建外向型区域经济网络。

3.有利于充分适应、利用国际经济大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全球多边贸易制度日益自由化的趋势下,西部地区如果不能抓住机遇,不逐步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其经济发展的步伐将十分艰难。而且如果其所选择的贸易战略过分倾向于保护,则可能招致贸易伙伴国的报复或贸易冲突,同时也可能给我国加入WTO的进程设置故障,或者在加入WTO以后因违背WTO的原则和精神而招致制裁。因此,如何顺应和利用国际经济大环境,是西部地区在制定贸易战略时应着重考虑的基本问题之一。

(二)几种贸易战略在西部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贸易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主要有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学术界对这两者孰优孰劣的争议颇多,但对贸易战略选择的客观基础和条件缺乏深入的分析,而离开了客观制约因素来讨论贸易战略的优劣是不现实的。应该说各种贸易发展战略都有其自身的有效性和局限性,都有其在特定现实情况下的优越性和适用性。那么,对于西部地区这样一个贸易水平和层次低、现实比较优势不很明显、潜在比较优势较难发挥的落后地区,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呢?

1.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进口替代型贸易战略是指以国内生产和保护替代进口、以内销代替出口的贸易战略。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途径之一,它主要以保护来求得本国比较劣势产业的发展并实现工业化。

进口替代战略具有明显的政策特点:在关税水平上,高关税是进口替代实现保护下发展的基本手段。国产进口替代在高关税的保护下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通过保护国内市场建立自己的产业和工业体系;在关税结构上,进口替代对资本产品和部分投入品实行较低的关税,甚至进口补贴,以降低国内生产的投入成本;在外汇、汇率方面,进口替代战略一般对汇率进行高估以降低进口投入的生产成本,同时往往对外汇的供给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以控制进口的总量和进口的商品结构、地理方向;在政府管制方面,进口替代是一种典型的政府统制和保护型的贸易战略。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关税及汇率水平的规定、特殊优惠的提供等都是政府干预或管制行为的体现。

对于西部地区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贸易水平严重滞后的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无疑仍是其必经之路。一方面由于其建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各种资源要素投入约束较松,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内市场都比较大,当一些资源被用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其余的资源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一来,其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后可能就没有多少用于出口了。因此,西部地区的进口替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在现阶段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从而获得工业化发展的长远、动态利益。但是进口替代在关税、汇率等方面的政策要求极有可能与东部经济逐步外向化、国际化的趋势相冲突,不利于创建外向型区域经济网络,而且进口替代对比较优势的忽视和明显的保护倾向又不利于顺应、利用国际经济大环境,还可能导致贸易冲突和制裁。

2.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是指通过扩大制成品的出口来带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发展的贸易战略。它是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香港、新加坡等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途径。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政策特点主要有:在关税水平上,出口导向所要求的平均关税水平较低,以有利于降低进口投入品的成本,同时也使进口替代不能在过高的保护下发展;在汇率上,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实行比较适当的均衡汇率,有时还实行低估汇率,以促进和鼓励出口;在补贴方面,出口导向的首要政策工具就是出口补贴,补贴的形式主要有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等;在政府管制方面,出口导向客观上要求实行自由的贸易体制,要求政府放松管制,取消贸易壁垒特别是非关税壁垒。

出口导向战略重视比较利益和贸易利益,特别是贸易所带来的动态利益,这有助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出口导向是一种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战略,西部地区若采用该战略有助于更好地协调同东部的关系,从而创建整体外向型区域经济网络。而对出口的鼓励和扩张则为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和足够的竞争压力,有利于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出口替代主张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大环境。但是对出口的过于重视会导致依赖国际市场而忽视广阔的国内市场,出口过度将造成西部地区贸易条件的恶化甚至贫困化增长,西部在资源方面的潜在优势使得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这极有可能造成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从而不利于可持续性发展。另外,出口替代所极为强调的出口补贴也可能引致贸易摩擦和违背WTO的规则。

3.混合型贸易战略。

鉴于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各有其有效性和局限性,有人提出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既通过进口替代保护国内市场发展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又采用出口鼓励政策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这就是所谓的“混合型贸易战略”。如果这种有效结合在理论和现实上都行得通的话,那么显然这是西部地区最为理想的贸易战略。然而,尽管许多国家都没有实行单一彻底的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战略,但上述理想结合的难度极大、可行性极低。原因在于保护政策会通过经济关联的过程形成对出口行业的转嫁,加重出口的压力和负担。这种转嫁系数据统计低者达0.43,高者达0.95。进口替代既提高了可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又可能提高了不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这会使得进口投入品和国内投入品的价格上涨,这相当于对出口产品征税。而出口鼓励政策的实行又会抵消进口替代的保护效用。总之,保护政策的“反出口倾向”决定了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是不可能结合的。对西部地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西部需进口的大多是资本品,技术含量、价值含量较高,对出口产品的转嫁系数更高。

4.内撑外开型贸易战略。

内撑外开型贸易战略就是“以国际比较优势为依据,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适度保护为辅助,全面对外开放的贸易战略”。(1)这种战略强调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走外向型发展道路。西部地区尽管现实比较优势不太明显,但还是具备一定的相对比较优势,特别是其巨大的潜在比较优势。因此在世界经济的广阔背景下挖掘、利用、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自己的出口产业和主导产业,可以保证贸易经济的持续发展。(2)内撑外开型贸易战略重视发挥国内市场的作用,以国内市场支撑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内市场广阔不是拒绝对外贸易的理由,但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的优势所在。目前西部地区的市场虽然只占国内市场很小的一部分,但市场潜力很大,东部沿海的一些大型公司和企业甚至一些跨国公司现在都开始把目光投向西部。若西部地区的潜在市场得以开发,将和东部、中部共同组成层次更深、范围更广的国内大市场,为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支撑工业化和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更多支持与保障。(3)内撑外开型贸易战略主张政府适度保护下的自由贸易政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此过程中离不开政府行为,离不开对一些落后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整个贸易倾向是自由的,总体上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由此可见,内撑外开型贸易战略属于开放型贸易战略,追求贸易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视同仁,适合西部地区现实特点与经济发展需要,总体符合前述的西部地区贸易战略选择的原则和标准,有利于发挥西部的潜在比较优势,获得动态利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东西协调,创建外向型区域经济网络;有利于遵守WTO基本框架和规则,适应、利用国际经济大环境,从而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把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白光主编.西部大开发丛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 杨圣明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 王耀中主编.国际贸易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4] 尹翔硕.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5] 陈飞翔.开放利益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关于广西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论文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生态城市的墓本内洒,从城市的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