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生预习《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我曾设计让学生首先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这条鲤鱼溪在什么地方?”“这条溪为什么叫做鲤鱼溪?”“奇妙是什么意思?”……提得多好啊!三年级的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锻炼的过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好的、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我对学生说:自己再读读课文,了解鲤鱼溪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条溪叫作鲤鱼溪?(这两个问题,书上都有明确的答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解决问题。)
二、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在平等、互助下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境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积极地寻求答案。
依据这一点,在学习《锡林格勒大草原》时,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我在锡林格勒大草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学生一下子被照片中熟悉的人和美丽的景吸引住了,此时我说:“老师看到的一切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课文内容一模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锡林格勒大草原游览和感受一番,好不好?!”
同学们一致响应。接着,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我又为大家播放了配合课文内容的锡林格勒大草原美景的录像,并请学生们准备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和自己来到草原的感受……这一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地看,细心地体验,争着尽情地说……尤其是在深入学习课文后,我希望他们利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大草原的美景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个个抢着读、比着读,读得那么令人陶醉……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境,的确能促使学生们去发现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内涵,探索美的真谛,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必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里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以免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地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肯定会有许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展开集体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这样,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既尊重了每一个同学,保护了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知识的兴奋、研究探索问题的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在实践中,我深深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同时,我还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意志性格等,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来源::未知 | 作者: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 下一篇:情境教学开启小学数学“乐学”之门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