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素描 教学 改革
论文摘要:在艺术修习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素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是现行的素描教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结合当前素描教学实际,从“观念、教法、课程设置”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描已不只是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而受到重视,它发展的方向也将更加多元化。安格尔说:“如果我要在自己门上题一块匾额,我将在上面写上‘素描学派’四个字,因为我坚信一位画家是最靠什么造就的。”因此可见在培养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素描是何等的重要。
笔者经过多年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认为现行的素描教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比如“准确再现对象”“三大面五调子”“老师摆模特,学生照着画”等问题;其次铅笔、碳笔、白纸仍旧是素描的主要表现工具和材料;最后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老套的素描模式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以至于引起广泛的“审美疲劳”。许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交作业而草草应对,缺乏主动性和绘画热情,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识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下面从“观念、教法、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改变传统观念,加深对素描内涵的理解
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的时候,我们理应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借用其他新型材质来改变这一现状。曾经被普遍视为单色画和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它的定义正是相对于“彩描”而言的。在今天,画种的界定已不再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素描”最初是作为草图出现的,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留下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后人把这种草稿草图作为基础课来训练。一种事物自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素描的消亡不是物质概念的消亡,而是内涵的升华,也就是要把素描上升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新型的艺术形式。当今艺术领域,专业细化的程度较高,每个画种应该有其独特的训练方式,素描也不例外,只有摆脱“基础课”的束缚并拓宽自身艺术表现力,素描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以前市场上除了铅笔、碳笔之外,素描没有过多的材料可供选择,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绘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这恰好为我们革新素描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再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作为素描训练标准和评判依据,素描理念理应得到相应的调整和拓宽。
二、创新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艺术本质
素描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探索更好的、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但不能做自然的奴隶,物象的镜子,而是要主动、积极地去表现对象,这样才能学好素描。
有的学生在学画时非常认真,但是进步很慢,为什么?因为“功”没用在“心”上,而只用在“手”上抄对象,只看对象的表面化与概念化,认为依照对象的“原样”描摹出来,依照“原样”把对象照搬到纸上,就是画素描的目的。其实,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
素描要求的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的自我反应,艺术的真挚,要求以极大的热情挥洒每一笔触,就像音乐中的“声情并茂”。毕加索在阐述关于对象表现的关系时,曾说“我不是模仿自然,而是面临自然并利用自然”,他所谓“利用自然”是把客观对象作为一种参照的客体进行视觉分解,然后依照主观精神的体验重新加以组合,创造“高于生活”的创作。蔡若虹先生曾指出“理想的美比实际生活更美”,从某种角度讲,素描是绘画者精神境界最朴素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那么,它就不应有固定的模式。也就是说,无论是谁,每个人眼中只要有可信的,属于自己审美情趣的东西,就都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素描对象生动、和谐,以及合乎规律的美。所以,素描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思维才智和创造力,培养和树立其自身感受的信念与信心,努力破除单一的技巧模式。
马蒂斯说:“没有整体的形,细节画得再好、再出色也毫无价值。”有的同学在作画时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体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点。
三、打破常规教学模式 ,改革学方法
一是打破思维定式的静物组合方式和常规的静物选择方式。在传统绘画中,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组合模式。传统的物体组合主要包括: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高差异体量组合,质感差异组合等。为了打破这种组合,避免常规式的摆放方式,可以用悬挂、倒挂、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性摆放,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物体选择,同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是让学生尽可能做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统素描模式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素描。设计素描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素描,它的表现手法是无穷的,包括涂、抹、擦、印、贴等。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不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像与否。在这方面可以结合设计素描的类型多做尝试性的探索。另一方面,工具的改革也是提高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设计素描应放弃传统素描只用一两种工具绘画的习惯,可选择多种工具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等高科技手段获得,寻求新颖别致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是打破严格的透视法则和常规构图。施行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知道,透视的准确并不是衡量画面美的唯一标准。可以对画面物体进行扭曲、平面化和夸张化的形象处理,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标准,提高自己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能力。传统素描在构图上都有严格要求,而设计素描可能完全打破上下左右的画面平衡,在构图上以求满、求险、求空、求偏、求局部等形式格局为追求,这样,可以使画面在空间选择上获得出人意料的自由度。
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到百年,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各种新形式的到来,创立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提倡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赋予素描课堂新的语言与活力,走出传统素描教学的误区,以适应今天美术教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王季华,素描教学[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3]苏高礼,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M],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4]范毅宏,素描教学二十讲[M],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浅析当前素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未知 | 作者: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 下一篇:生物课程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学科教育]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
- [学科教育] 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
- [学科教育]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
- [学科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
- [学科教育] 谈钢琴基本功训练中的几个
- [学科教育] 在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上飞
- [学科教育]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
- [学科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 [学科教育]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提高数
- [学科教育] 开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
- [学科教育] 中学物理教法选择与优化策
- [学科教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举
- [学科教育]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
- [学科教育] 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因材施
- [学科教育] 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我
- [学科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