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对我国城市中职办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_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职业教育 > >

对我国城市中职办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

来源::未知 | 作者: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 本文已影响

 本文所使用的“城市中职”(城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是从地域的角度对我国中职所进行的划分,指在我国城市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实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职列入本文研究范围,是因为其乡镇已基本城市化,其中职办学模式与城市相似。

  当前,我国城市中职普遍面临着办学困难的状况,有些职业学校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有的不得不办起了普高班。难道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真的不需要中职了吗?情况其实并非如此。以北京市工业系统为例,在180万人员中,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15%。①由此,从理论上讲,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中职在城市仍应有广阔的市场。

  那么导致城市中职如此艰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认为,其中固然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困难、高校扩招带来的普高热、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低等等原因,但长学制办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学习者需要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本文拟着重分析这一模式的弊端及我们的对策。

  何谓长学制模式?它指学制固定的、修业年限长的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如三年制职业中学模式,三至四年制中专模式。这一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1)学制固定、培养周期长;(2)文化课程与职业课程并进;(3)在初中毕业的基础上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中职办学一直以这一模式为主。它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获得了长足发展。迄今为止,从全国范围看,中职在校生比例已占55%—56%。②城市事实上要高于这一比例。长学制模式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大大缓解了高考压力,充分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但是目前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城市中职长学制办学模式弊端分析

  (一)长学制模式不利于对劳务市场中的变化作出灵敏的反应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导致社会生活,特别是职业变更速度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但不同职业领域的变更速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不同职业领域对应着不同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而不同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变更速度是不一致的。如果用一个金字塔来表示科学技术知识体系,那么处于金字塔底层的科学基本理论变更速度相对较慢,而处于塔尖的应用技术变更速度相对较快。职业技术教育针对的是以应用技术为主的职业,因此相对其他类型的教育来说,它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根据劳务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③这样的职业技术教育才有生命力。其灵活性既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即根据技术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也表现在专业设置方面,即根据劳务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同时还表现在培训周期方面,即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及时调整学习年限。④学制固定、培养周期长的学制模式显然难以适应这一要求。

  事实上长学制模式这一弊端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对学生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用行政手段把学生分配到工作岗位上去,长学制与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矛盾没有表现出来。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就业变为由劳务市场调节,长学制模式与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矛盾便日益突显出来。

  (二)长学制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长学制模式建立在初中毕业的基础上,因此不可避免对学生的过早分流。初中生尚处于素质全面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尚未定型;过早分流,把他们置于某狭窄的专业,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这是因为职教与普教不同,普教着眼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整体性、全面性;而职教着眼于人的专门职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具有专业性,虽然在劳动分工的条件下这是必须的。另外,普教比职教具有更大的迁移性,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因此过早对学生分流还会影响他们职业潜能的开发。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在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学生的职业定向均呈后移趋势。

  (三)长学制模式不能适应现有经济及劳动者本人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求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转变,生产过程要求劳动者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劳动者为了适应就业结构的变化而进行的转岗培训以及自学,均需要较为扎实的文化知识为基础。现行的长学制模式,由于三年中要学习许多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必然压缩文化课的课时量,从而降低学生的文化基本素养,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更影响了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中专虽然有四年制的,但其普通文化课教学也很难达到完全高中文化程度。

  另外,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劳动者需要更多职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因此劳动者,特别是城市劳动者,普遍希望接受更高程度的文化知识教育。从上面的分析看,长学制模式也难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

  (四)长学制模式不利于提高城市中职的教与学质量首先从教师教的角度看,由于长学制模式采取文化课程与职业课程并进,因此中职校通常开设三类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⑤这种课程模式的设计者是希望它们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在实践中这三类课程是很难整合的,往往相互割裂,很难达到课程设计者的要求。同时这种设计会带来一个弊端,即在有限的时间内。中职校既要忙于文化课教学,又要忙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不能集中精力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因此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从学生学的角度看,他们又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又要学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这样做,似乎既能提高文化素养,又能提高职业知识与技能;但事实往往却相反,这样的安排,文化素养上不足以让学生有实力参加高考,职业知识与技能上不足以让他们胜任工作岗位,使学生在升学和就业两方面均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所以学生普遍感到学了也没用,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长学制模式不符合学生、家长的教育消费需求我们在设计一种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时,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职业技术教育本身的规律,也要考虑学生、家长的教育消费需求。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办学模式。而有调查表明,长学制模式与学生、家长的教育需求不符。如江苏省食品学校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中专校“学制长,与其花钱上三四年的中专,还不如参加什么短训班来得快”;⑥因此,许多学生被中专录取了也不来报到。虽然教育不能一味迁就学生、家长的要求,但这份调查报告的确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既然长学制模式存在这么多自身不能克服的弊端,已不适合我国城市中职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中职办学模式呢?从比较的角度,研究国外中职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中职办学模式探索的经验,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二、国内外中职办学模式探索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中职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教育史上长学制模式也曾一度是西方中职办学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大反思中受到严厉批判,认为其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的弊端十分明显。并且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也显得越来越不够。因此自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职教的主要年龄阶段由原来的‘中学阶段’推迟至‘中学后(ost—secondary)’”。⑦“发达国家最近的统计数据都表明了中学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十分有限,而留在学校继续接受‘中学后教育’(包括职教)的学生比例仍在呈上升趋势”。⑧1991年世界银行在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在职教与普教的关系上,由原来的‘替代’关系变为‘互补’关系,提出在扎实的普教基础上实施职教”,⑨在这种形式下显然没有必要对学生过早定向职业。另外,职教办学模式也越来越灵活。虽然目前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已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对这些地区有较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中职办、学模式探索的经验与启示近年来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已有中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弊端,并进行了许多研究与实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办综合高中,但在具体如何办上做法不一致。下面以上海市长阳中学等学校的“双学籍、双文凭”模式和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的“双通道”模式为例。

  1.“双学籍、双文凭”模式。⑩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前三年学习普通高中的所有必修课和一部分专业基础课。其中文化课比例占80%,中专专业课占20%。三年级毕业时部分学生参加高考,未参加高考或高考未被录取的,则进入第四年的学习。

  2.“双通道”模式。(11)该模式的基本思路是要求学校教育充分体现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两个职能,在教育内容和途径上做到职教与普教的双向渗透,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后可取得普通高中与职业中专(或技术等级考试)两张文凭或一张文凭多张证书,培养出“合格+专长”的人才。班级设置分走向班与非定向班,在高中阶段学生有几次分流机会。定向班高中前三年完成普通高中必修内容的学习,同时学习专业课程,并可参加高考。未被录取的学生可在第四年专修职业学科,专业合格者发给中专文凭。

  这两种模式均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功。我们认为,其可取之处是把职教置于第四年,即中学后,在学生未能升学后,再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这样做至少有两个优越之处:(1)学生受到完整的普通高中文化教育,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学习者本人的需要;(2)学生高考失败后,他们希望尝试通过另一条途径来发展自己,接受职业培训成了他们的内在需求。这或许就是这两种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有利于城市中职走出困境,因为它们的一部分任务实际上正是本应由城市中职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

  也许有人认为,上述这两种带有综合中学特征的模式可以成为今后中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职教与普教相互渗透的一种楷模。但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综合中学的“魅力”正在失去。以英国为例,综合中学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其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不如原来的技术中学,其学术教育的质量不如原来的文法中学;有人喻之为“综合中学是平庸的代名词”。因此我们认为,综合中学可以成为中等教育的一种模式,但不是惟一的模式;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我们看来,前面这两种模式的成功之处,恰恰说明了中学后培训前景之所在。

 三、中学后培训才是今后我国城市中职办学的主要模式

  在对长学制模式的弊端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中职的办学经验,我们认为,中学后培训才是今后我国城市中职办学的主要模式。作出这一结论,并不是说,今后城市中职办学只能采取中学后培训模式。事实上,未来中职办学必然呈现出多元模式。长学制模式稳定,采取三年制甚至四五年制的长学制模式仍是必要的。但在这些模式中,我们认为中学后培训模式是主要的。

  (一)中学后培训的内涵本文所使用的“中学后培训”指在完全高中文化程度上进行的灵活的短期的职业技术培训。有三层内涵:(1)从教育程度的角度看,它是把中职建立在完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2)从办学模式的角度看,它是采取时间相对较短的(几个月至一年不等,一般不超过一年,具体时间长短根据各专业需要而定)灵活的办学模式;(3)从教育实施的角度看,它是把文化课程教学与职业教学分开,前者已由普通学校承担,后者则由职业技术学校承担。

  为了进一步界定“中学后培训”的内涵,有必要对这一概念做如下阐述。

  首先,中学后培训不同于高职。高职属于高等教育,而中学后培训在教育层次上仍属中等教育。学生培训合格后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中学后培训的主要对象为中学毕业未能升学的学生。培训结束后成绩优秀的可参加高职对口考试。

  再次,中学后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职业基础教育,即主要培训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采取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倡导产学合作,岗位培训的任务可以由用人单位来承担。

  可用下图来表示中学后培训的主要生源。

  

  (二)实施中学后培训的有利性1.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中职的主要任务是面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服务业的培训周期通常较短,短的只需几周,长的也只需数月,很少有需要3—4年的。对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则有更高要求。因此,实施中学后培训,符合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中学后培训是在完全高中文化基础上所进行的职业技术培训,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满足生产过程与转岗培训对劳动力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满足学习者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需要。并且职业技术教育在更高文化程度上进行,有利于提高职教的质量。它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

  3.中学后培训的充分灵活性有利于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与职业的最佳匹配,提高培训效益。这是它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4.有利于提高城市中职的办学质量。中学后培训的主要职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基础培训,文化课教学基本上已由基础教育完成,它们不再承担或很少承担文化课教学,简化了城市中职校的职能,有利于全力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高办学质量。

  5.中学后培训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中职生源不足的状况。当前生源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生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大量高中毕业未能升入大学的学生,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职业技术培训。以上海市为例,即便到了2000年的今天,按计划18—21周岁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也只能达到30%,(12)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入学率肯定低于这一比例。因此城市中职仍有广阔的市场。实施中学后培训,把这些人纳入职业技术培训范围,大大扩充了培训对象,缓解了生源的供求矛盾。另外,中学后培训模式更符合家长与学生的教育要求,有利于激发他们求学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招生困难。

  (三)中学后培训的可行性1.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为实施中学后培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校分立格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完成于90年代后期。当时实施这一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高考压力。我国高等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特别是今年的大规模扩招,其规模较之80年代有了很大发展,升学压力已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这就为把城市中职办学模式从长学制模式为主变为中学后培训模式为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

  2.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中等教育已得到很大发展,其普及率已达到较高程度,有些城市或地区,如上海,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这就为实施中学后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3.一年左右的时间能完成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专业的培训任务。当前职业中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文化课教学,职业课程的时间约占1/3左右,也即一年左右,有的专业还不到这一比例。因此一年左右的中学后培训能够完成培训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学后培训模式是适合未来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学习者需求的,并切实可行的办学模式,因此它应成为今后我国城市中职办学的一种主要模式。

  注:

  ①《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畅谈首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职业教育研究动态》,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专刊4,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②《贯彻全教会精神,认真处理好职教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职业教育研究动态》,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专刊3,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③劳务市场变化不仅仅是技术变革的结果,其他因素如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影响劳务市场。

  ④事实上,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城市中等职教主要面向的是第三产业,而服务性岗位所需的培训一般周期较短,且长短不一,短则数周,长至1年,很少需3—4年培训的。

  ⑤本文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称为职业课程。

  ⑥陈鸣鸣:《新生缘何不报到——苏北地区中专生不报到原因透视》,《职业教育研究动态》1999年第23期。

  ⑦⑧⑨石伟平:《战后世界职教发展轨迹与当前发展趋势》,《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1期。

  ⑩上海市《关于中等教育“双学籍、双文凭”晋职渗透办学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探索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初步实验》,《职教论坛》1999年第5期。

  (11)朱吉政、胡兴宏主编:《“双通道”办学模式探索(二)》。

  (12)项秉健:《上海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的教育取向》,《教育参考》1998年第6期。


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发展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自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