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关于北京市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_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 > 人口问题 > >

关于北京市人口问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未知 | 作者: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人口问题是北京市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市的人口仍将处于一个较大规模增长的态势,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严加控制不是解决北京市人口问题的有效办法,应该随经济社会发展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逐步化解人口难题。 
  〔关键词〕 北京市;人口;户籍 
  一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变动的趋势。 
  从1999年到2007年,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与此同时,北京市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北京市近年来人口变动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人口保持增长态势。 
  从过去的几年看,北京市2007 年常住人口为1633万人,相比1998年的1245.6万人, 9年间北京市每年新增常住人口43万人,人口增长仍然呈现较高的增长水平。 
  2.外来人口保持较大规模增长。 
  北京市的人口增加主要是由外来人口引起的。 
  数据显示, 9年间,外来人口由1998 年的154.1 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419.7万人,每年新增29.5万人,占常住人口新增量的68.6% ,即每三个新增人口中就有两个是外来人口……这体现了外来人口的常住化趋势,故控制外来人口的增长规模是北京市人口管理的重要课题。 
  3.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 
  目前,人们对北京市人口增长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的增长上面,对户籍人口的增长尚关注不够。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近9年来户籍人口也呈大幅上升的增长趋势,每年新增13.5万人,占新增常住人口的31.4% ,相当于每三个新增人口中有一个是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增长的90%来源于机械增长,且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保持稳定。这种增长固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但面对如此快速的增长,也应有相应的对策。 
  4.区域人口增长格局分化明显。 
  近五年来,人口变动的区域差距性最为显著也最具有代表性。核心区人口大幅减少67.1万人,拓展区人口大幅增加190.9万人,发展新区人口增加86万人,涵养区人口整体增加2.3万人。核心区和涵养区的人口变动数量符合北京市人口发展目标,但拓展区外来人口增加幅度过大(每年增加人口为47.7万人) ,发展新区吸引中心城区人口能力相对不足,每年仅吸引7.6万人。 
  二 存在的问题。 
  1.人口快速增长使北京市面临巨大压力。 
  按现在每年净增43 万人口的规模,北京市到2010年常住人口将达到1762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2192万人,大大超出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的人口规模。而且200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新增52万人,相当于国外一个大中城市的规模,是历年来人口增加最多的一年,人口增长呈现出加速膨胀的趋势,如不加以合理解决,未来人口比上述预测数字还要庞大。这对北京市的资源、能源、环境、城市服务等方面造成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2.外来人口过于集中在拓展区。 
  拓展区目前已经成为外来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2002 - 2006年,拓展区新增外来人口56.1万人,占北京市新增外来人口的58.1% ,拓展区良好的投资环境、教育水平、发展空间(就业吸引、置业吸引、学业吸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造成了人口分布也呈“摊大饼”式发展。这种外来人口过于集中在拓展区的趋势不利于北京城市的整体发展。 
  3.新城承担中心城人口疏散功能需加强。 
  目前,新城地区承担了大约北京市三分之一的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新区,外来人口增加量占整个新城地区的83,3%。应当说新城的人口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但作为未来北京市人口疏散的重点区域,其产业集聚能力还较弱,其人口承载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4.周边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据《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显示, 2006年,京津冀区域的“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这说明尽管北京市自身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弱。周边地区发展的落后,导致这些贫困区域的人口不断地涌向北京市,致使北京市的人口出口不畅,人口只进不出,难以疏散。 
  这也是近年来北京市外来人口(较低素质人口)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5.户籍管理及人口统计工作需加强。 
  户籍的多头管理和政策放松是人口机械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央、市属和军队三大系统均握有进京户口审批权(涉及26 个单位的41 个部门) ,小城镇、房地产外销、高校进京指标等方面的户籍管理政策也较为宽松。同时,因政策性原因造成的人户分离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市人户分离人口已达228.6 万人,占户籍人口总量的19.4%,五分之一的户籍人口人户分离。人口管理的松散,造成人口统计工作不清,人口政策指向不明。 
  北京市人口增长应该主要吸引高端人才,以实现“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发展,但目前的人口管理现状难以做到这一点。

三 对策建议。 
  在全国快速城市化、人口大流动的背景下,实现北京市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应该多措并举。一要靠管理,采取市场经济措施,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引导人口自由、合理的流动,而且满足吸引高端人才的需要;二要靠疏导,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考虑人口疏散,把更多的人口放到新城、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地去。 
  1.优化北京市人口增长空间结构。 
  按照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应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逐步形成按主体功能定位的人口发展趋势,力争用5 年时间,实现核心区人口比重有所下降,拓展区人口比重基本稳定,新区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涵养区人口集聚水平提高。 
  一是优化各主体功能区产业结构,控制功能区人口的相应比例,疏解中心城市部分功能转移到新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人口的有序、合理流动。 
  二是调控户籍政策,适当限制城八区的外来人口规模,积极引导外来人口流入发展新区。用鼓励外来人口在发展新区入户籍的制度,减少城八区外来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实现北京市人口空间的合理布局。如新增机械迁入人口,户口优先落在新城;由中心城迁入的人口,其子女可优先进入新城优质中小学就学等。 
  三是加强房地产业的调控与管理。房地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局,在发展新区和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采取积极措施使其成为中心城区人口的主要疏散地,控制新城商品房外销比例,避免成为外地流动人口的“新城”。可以对符合城市空间布局要求的居住区采取低生活成本的政策。 
  四是加强新城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新城在教育、医疗、体育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现象。建设若干重点项目,鼓励中心城优质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搬迁到新城,以提升新城的人口吸引力。 
  2.加强区域合作。 
  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作,从区域的角度平衡资源和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引导人口在大区域空间上的合理流动。 
  一是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质性的开展,以产业就业引导人口转移疏解,减缓北京的人口涌入压力。 
  二是应特别注重与廊坊等周边中小城市的合作,提高其承载力,通过经济适用房、老年公寓、高校转移等方面的合作,引导人口向外疏解。 
  三是加强人口异地疏导政策研究,探索异地养老的医疗、社会保障政策,鼓励人口跨区域流动。 
  3.加强人口管理。 
  人口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应该在传统户籍管理手段与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供需与城市承载能力、完善各项服务与有效控制人口规模的现实矛盾中寻找平衡,立足现有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人口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是成立由国家有关部委、驻京部队和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首都人口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首都人口管理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实施和修订工作;清理户籍迁入政策,变“多支笔”审批为“一支笔”审批,提高户籍迁入人口素质,确实为首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是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建立标准一致、互为补充的全市人口综合动态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全市人口信息,提高人口管理效率,降低人口管理成本。 
  三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常态化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监察,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如保障最低工资水平,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企业雇用外来劳动力的成本;严格限制大量使用外来人口为主体的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四是对外来人口提供市民化服务。依法加强对居住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改善外来人口的居住和工作条件,如清理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地下空间等聚居地,防止形成“贫民窟”;合理调整水、电、气等生活要素价格,提高北京市居住、生活成本,以此控制和减少“三无”人员等寄居型人口的盲目流入。 
  参考文献: 
  [ 1 ]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 2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789电玩-789电玩游戏中心下载-官方正版软件平台*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